華潤醫藥將拿下浙江第二大醫藥商業公司股權、第六大商業中國醫藥大踏步布局!戰國時代最后的兼并戰來了
日期:2018/10/6
9月25日,浙江上市公司英特集團發布公告稱,其與華潤醫藥簽署《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認購協議》。協議顯示,英特集團將以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發行數量不超過發行前總股本的20%,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6.5億元,而華潤則是全部認購,按照發行數量上限計算,華潤醫藥將持有英特集團股份比例達到16.67%。
而在稍早的9月22日,中國醫藥健康產業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醫藥”)則連發三公告,分別在東莞、江門、惠州設立子公司,進一步完善醫藥商業終端布局。
顯然,中國醫藥商業的這輪洗牌正在央企的主導之下加速。就目前狀況而言,國控穩坐老大位置,在全國均已經實現布局,接下來的任務則是一方面將快批模式向純銷模式轉變,另一方面則是向更基層的市場滲透;排在第三的上藥集團在拿下康德樂之后,大有超越華潤醫藥的趨勢。
在醫藥商業領域,無論是上一輪的大并購大整合,還是這一輪兩票制、營改增推動下的醫藥商業洗牌,無疑國家隊都是充當著先鋒軍的角色。從華潤與中國醫藥的布局角度而言,醫藥商業已經到了全國競爭的階段,強則強、弱則亡的鐵律正在整個市場發生。
在2011年的時候,瑞康醫藥董事長韓旭曾有過這樣一個論斷:雖然當時國控、華潤、上藥在全國各地的并購動作不斷,但公司之間的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只是最大限度的劃分勢力范圍,為未來進行存亡之爭做準備。此后的5年時間里,真正的存亡之爭發生在省內區域醫藥商業之間,經過強并弱、大吃小的激烈廝殺,最終會有各省的龍頭企業誕生;然后,類似的競爭蔓延到地域相鄰的幾個省范圍內,形成幾個省份之間的醫藥龍頭企業;最終才會是全國市場的爭奪,而此時方能實現醫藥流通企業在市場行為的真正集中。
現在看來,韓旭的話頗有先見之明。對于中國醫藥商業領域而言,就如春秋戰國時代,春秋伊始,總共有140多個諸侯國,待到戰國時期則主要以戰國七雄為主的少數諸侯國僅存。而現在對于醫藥商業公司之間的競爭顯然已經到了戰國時代,而這意味著高度集中。
華潤會吞下英特集團否?
從行業地位角度而言,按照2017年全國醫藥商業排名來看,英特集團位列13位;而按照浙江省醫藥商業排名,英特集團位列第二,與第一華東醫藥銷售額相差百億。
從各省醫藥市場規模的角度來看,浙江省能夠進入到前三,對于大型醫藥商業企業而言是必然要角逐的市場。
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說,根據浙江龍頭華東醫藥2017年發布的規劃顯示,在兩票制的大機會下,其將大力加強各地市的市場網絡布局,提升全省網絡覆蓋率,建設完善第三方物流平臺,希望在未來3~5年內,實現全省的全覆蓋,在浙江省藥品配送市場占有率達到25%以上。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華東醫藥不僅有商業,而且其還有強大的醫藥工業基礎,這也意味著,華東醫藥有足夠的利潤空間進行戰略性布局。
但對于老二英特集團而言,面對的是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一方面龍頭老大在加速擴張,另一方面國控、華潤、上藥等央企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怎可放過。
國藥控股在浙江的平臺為1998年成立的杭州新亞有限公司,在2005年加入國藥控股,更名為國藥控股浙江有限公司,自2010年之后通過并購或者設立公司的方式先后下設了臺州、麗水、金華、舟山、湖州等地市級子公司。由于其央企背景,各種資源充沛,尤其在上游獲得產品資源方面頗具優勢。
而上藥在2014年4月完成浙江新欣醫藥的資產重組,后者成為了上藥在浙江的核心平臺,其以純銷為主打模式,在浙江省監理300余家醫院終端網絡,覆蓋了50余家浙江省三級醫院,其手握阿斯利康、安斯泰來、拜耳等數十家跨國藥企產品占據高端市場。在兩票制之下,其純銷模式的競爭力越發顯現,而其接下來則是依托上藥集團的優勢,進行省內整合,期許成為浙江省內一流的醫藥商業公司。
三家巨頭中,華潤進軍浙江市場屬于最晚的,其在2016年才通過并購的溫州醫藥商業集團在浙江省立足。
對于一家醫藥商業公司而言,核心競爭力在于掌握上下游資源,即在上游獲得優勢品種,在下游有足夠多的終端覆蓋能力。因此,對英特集團來說,目前競爭壓力頗大,華東醫藥在精耕細作,繼續向終端伸入,而外來者國控、華潤、上藥都在搶地盤,這些后入者以并購模式迅速在拿下各地市的有競爭力的區域公司實現網絡布局。
2017年,英特集團財報顯示,其營收為189億元,凈利潤為8349萬元,雖然營收增長了9.56%,但是凈利潤卻下滑了-3.87%。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多年英特集團實際控制人問題一直是其困擾,直到去年,中化集團才將子公司持有的28.08%股權全部無償劃給浙江省國資委旗下的浙江省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由此浙江國資委成為英特集團實際控制人,這個變更被外界認為將對公司落實戰略規劃、完善管理結構、更好地發展省內業務構成較大幫助。
但從發展層面來說,在理順股權架構之后,英特集團發展應該更有利,可以向第一華東醫藥發起挑戰,但是目前浙江省的玩家都開始行動,大踏步布局,而英特集團微薄的利潤很難在這個時間段迅速的出手布局。
現如今雖然看到的是華潤醫藥將以6.5億元的金額拿下英特集團的16.67%的股權,但是從國資背景的控股人以及央企背景的華潤來說,未來進一步收購成為了可能。如果華潤醫藥一旦拿下英特集團,其醫藥商業老二的位置將會更加的穩固。
中國醫藥進軍前五強?
商務部2017醫藥商業百強榜顯示,中國醫藥2017年營收301億元,位居整個榜單第六位,排在其前的是廣藥、九州通。
中國醫藥與華潤醫藥一樣均是央企,其在也是一家工業、商業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但相較于國控、華潤來說,中國醫藥在商業上營收并不太大,但是現在中國醫藥寄望于此輪醫藥商業洗牌快速布局,實現全國的全面覆蓋。
不過,與華潤、上藥等操作手法不一樣的是,中國醫藥的此輪擴張主要以整合CSO公司為主。在2016年起,中國醫藥收購河南泰豐,后者是一家擁有專業的招商和新藥推廣隊伍以及醫療器械經營團隊CSO公司;具有良好的公共關系和終端客戶資源,與省級醫院及各地市主要醫院均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
之后,中國醫藥不斷并購類似泰豐這樣的商業推廣公司,打造全國的藥品及器械推廣網絡,與目前的商業配送網絡形成協同。而現在設立的東莞、江門、惠州三家子公司均屬此種模式,一方面設立子公司平臺,另一方面將原來的CSO折價裝入平臺當中。由此一來的好處是,一方面建立商業網絡平臺,另一方面借助CSO公司在當地的終端資源形成具備純銷能力的醫藥商業公司。
從中國醫藥這次的舉動來看,優化商業模式、提升終端布局的目的不言而喻。從此次三家共同出資并承接其業務的三家公司來看,廣東金瑞主營公立醫院及社區配送、全省招商、第三終端業務配送,已經建立了覆蓋整個東莞市的醫院和社區銷售配送網絡,連鎖藥房覆蓋率達 50%以上。惠州健維是一家醫院純銷為主的區域性醫藥商業公司,下游客戶主要為惠州市各級醫療機構,在惠州地區三級醫院覆蓋率達 100%、二級醫院覆蓋率達 93%、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覆蓋率達 92%。而江門誠輝主要從事藥品的純銷、物流管理和生物技術咨詢服務。
波士頓咨詢公司近期發布的《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方向》報告指出,中國的藥品流通行業目前呈現三大特點,企業數量眾多,集中度偏低的格局,行業結構亟待優化;領先企業拓展綜合服務能力,但專業能力有待提升;新興業態與商業模式不斷涌現。
該報告還指出,目前美國藥品批發企業約35家左右,前三大藥品流通企業集中度高達96%。相比之下,中國擁有約1.3萬家藥品流通企業,前四大企業市場份額僅占39%左右。
在“兩票制”的政策高壓下,眾多中小型藥品流通中間商被淘汰出局。同時,經歷短期“陣痛”后,頭部企業憑借規模優勢進一步穩固市場地位,行業集中度得以提升。同時,第三方物流介入、新技術的運用和醫藥電商等新業態的出現正在共同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的生態格局。
上半年,中國醫藥在醫藥商業板塊實現營業收入89.17億元,醫藥商業板塊調撥業務明顯下降,造成收入同比下降7.05%;同時,因業務結構發生較大變化,毛利率較高的純銷業務占比明顯加大,板塊整體盈利能力增強,實現凈利潤2.60億元,同比增長18.77%。
而這也跟國內整體醫藥商業結構的變化不謀而合。去年醫藥流通行業純銷和調撥業務冰火兩重天,規模以上醫藥流通企業純銷業務、調撥業務銷售額分別達 0.88 萬億元、0.72萬億元,增速分別達17.3%、-3.9%,同比提升分別達5.5%和-12.3%。
根據米內網數據,我國 2017 年公立醫院和基層醫院終端藥品銷售額 1.25 萬億元,考慮到 15%的藥品加成以及二次議價,2017 年流通商純銷市場占比達到 81.0%,同比提高 6.6 %,說明“兩票制”加速淘汰尾部企業。而是否能抓住醫院終端的銷售,或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除了對于純銷和分銷業務的進一步加強,我們還能看到,此次設立的三個子公司中,醫療器械配送也是主要業務之一。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藍皮書,目前我國藥品與器械銷售比為 1:0.25,而發達國家達1:0.7,2017年醫療器械市場規模超過4000億元,市場潛力巨大。
醫療器械配送具有品規多、上游廠商分散、需要精細化服務、應收賬期長、毛利率高這五大明顯不同藥品配送的特點,目前藥品配送企業有1.3萬家,但是醫療器械配送的企業則高達18萬家,市場高度分散。器械配送企業多為小型配送企業,整合空間更大。如果醫療器械、耗材等也推行兩票制,在品種和渠道沒有優勢的小微配送商將迎來更強烈的市沖擊,或將成為龍頭企業新的核心增長點。
在2016年12月28日,商務部曾發布《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要提升行業集中度。鼓勵藥品流通企業通過兼并重組、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等多種方式做強、做大,加快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經營。支持中小型藥品流通企業發展采購聯盟和藥店聯盟,采用聯購分銷、統一配送等方式,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組織化程度。鼓勵實行批零一體化、連鎖化經營,發展多業態混合經營。
從中國醫藥上半年的半年報來看,“積極向地級市和基層診療機構延伸商業網絡,通過投資并購、上下游合作、藥房托管等模式,擴大網絡覆蓋率,提升重點區域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似乎也在說明著其想要躋身醫藥商業龍頭集團的布局和計劃。
本文版權屬于E藥臉譜網(www.y-lp.com),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