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特輯】2017年上海樣本醫院抗痛風藥用藥分析
日期:2018/10/20
痛風(Gout)是因遺傳性或獲得性病因導致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生成過多及(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一種異質性晶體性終身性關節病,隸屬于代謝性風濕病。臨床表現為高尿酸血癥(HUA)、痛風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痛風石形成及關節畸形,常可累及腎臟引起各種腎臟性疾病。人體尿酸正常含量男性為339.15μmol/ L,女性為225.85μmol/ L,當尿酸濃度超過476μmol/ L(8mg/ 100ml)時,尿酸即以鈉鹽形式沉積在關節、滑囊、軟骨、腎臟及皮下結締組織中,引起炎癥反應,造成組織損傷、結石、軟骨損害、骨質增生、滑囊增厚、關節變形僵硬等。痛風目前無法治愈,只能依靠藥物緩解癥狀、控制病程、減少并發癥。臨床用于治療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藥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合成藥(別嘌醇和非布司他),促進尿酸排泄藥(丙磺舒和苯溴馬隆),抑制急性炎癥反應和抗炎鎮痛藥(秋水仙堿和非甾體抗炎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飲食結構和條件的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的侵蝕,痛風發病率迅猛增長(尤其在南方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并不斷向低齡人群蔓延,目前已成為我國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類疾病,是不可忽視的健康警示。
2017年上海市樣本醫院痛風診斷抽樣處方計51,236張,其中男性患者39,183張,女性患者12,038張,男性患者約占76.5%,女性患者占23.5%,可見痛風在男性中較為常見,女性患病人數較少,特別是50歲以下的人群性別比差距尤為懸殊。但是50歲以后隨著女性發病率逐漸增加,女性痛風患者比例跳躍式上升,從40-49歲占比8.6%到50-59歲17.7%到60歲以上占到了32.0%,所以女性在50歲以后尤其要注重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積極監測血尿酸水平。
數據來源: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醫院處方分析系統(RAS)
2017年,上海市樣本醫院臨床常用抗痛風藥包括(圖2):非布司他、苯溴馬隆、別嘌醇和秋水仙堿4個通用名,10個不同的藥品規格與包裝,均為口服制劑。由于非布司他單價較高,從處方金額來看非布司他占抗痛風藥總金額的62.8%;但就使用頻次而言,最高的依然是延用了20多年的傳統藥苯溴馬隆,它的處方張數高達66.8%。在抗痛風藥的選擇上,腎功能及24h尿酸排出量決定抗痛風藥的使用,每日排出尿酸量低于600mg及腎功能良好者,可使用促進尿酸排泄藥;腎功能減退及每日排出尿酸量高于600mg者,已達到尿酸最大排出量,使用促進尿酸排泄藥已無意義,可選用抑制尿酸合成藥;對于血尿酸水平明顯升高及痛風石大量沉積者,二者亦可合用。因此,促進尿酸排泄藥苯溴馬隆在臨床上使用更頻繁。但苯溴馬隆存在嚴重的肝毒性,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數據庫統計,2004-2013年期間,苯溴馬隆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共533例,所以治療中因權衡利弊,合理用藥,定期檢查肝功能。秋水仙堿是作為痛風急性發作時,抑制炎癥反應強有力的藥物,但其毒性大,通常患者因其不能忍受消化道副反應而停藥,或短期內紅腫熱痛癥狀控制住后迅速停藥,因此用量最小。傳統抗痛風藥大多價格低廉,丙磺舒片就因為太廉價,已鮮有廠家生產,最近幾年上海市各大醫院均無丙磺舒片可用。鑒于此,抗痛風藥用藥金額一直以來在骨骼與肌肉用藥大類中所占份額并不大,2017年僅占到6.11% 。
數據來源: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醫院處方分析系統(RAS)
如表1,目前上海市樣本醫院臨床應用的抗痛風藥均為國產藥,無進口產品,其中昆山龍燈瑞迪的苯溴馬隆占該藥用藥金額的74.4%,黑龍江澳利達奈德制藥的別嘌醇占該藥用藥金額的98.1%,江蘇恒瑞的非布司他占該藥用藥金額的73.8%,昆藥集團的秋水仙堿占該藥用藥金額的92.1%。
表1 2017年上海市樣本醫院各藥企抗痛風藥金額構成比
數據來源: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醫院處方分析系統(RAS)
相對于發病率的快速上升,抗痛風藥的更新換代則相對滯后,除了非布司他(2008年)是近幾年批準的藥物外,其他產品基本上是使用了幾十年的老產品,因此臨床亟待有新作用途徑和特點的藥品問世。目前,全球已上市的抗痛風藥共有 14 個品種,CFDA批準上市和進口的有6個品種,雷西那德、卡那單抗、聚乙二醇重組尿酸酶等近幾年歐美批準的抗痛風新藥并未在我國上市也無企業申報。全球在研抗痛風藥處于Ⅲ期臨床的有 2個,處于Ⅱ期臨床的有 9 個,其中包括江蘇恒瑞研發的國內首個1.1類靶向URAT1抑制劑SHR4640。
表2 全球臨床在研URAT1抑制劑研發概況
數據來源: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新藥研發監測數據庫(CPM)
注:每月提取連續1周(周一至周日,7天)的醫院門急診及住院病房原始電子處方。數據來源于上海市重點二三級醫院及社區衛生中心
|